English

张慧英和她的慧康托老所

1998-05-1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业清 我有话说

“天津市慧康托老所”这条挂在马路边的普通横幅特别引人注目,而更引人注目的是,这家托老所的创办者下岗女工张慧英的再就业历程。自从有了这家不平常的托老所,天津市河西区天山西路一个普通平房院就开始显现生机。现在,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,走进清洁的院内和房间,尽管天气热,也闻不到异味,那些半身不遂的老人,有的静静地躺在整洁的床上,有的则在护理员的精心照顾下晒着太阳……

张慧英,过去脑子里装的全是“靠单位”的思想。1995年单位严重不景气,大部分工人没有活干,回家待岗的张慧英,同她的姐妹们一样,仍然天天期待着“回岗”,可单位终究没有好起来,1996年,单位实在支撑不下去了,厂里正式通知大家“自谋出路”,此时,许多姐妹们拉着厂长的手,恳求在单位哪怕扫厕所都行,45岁的张慧英,没有一丝话语,也没有掉下一滴泪水,默默地看了看工作十几年的工厂,和那一排排整齐的机器,心如刀绞,她知道,自己正式下岗了。

凭自己对“做生意”的想象,也凭着自己在缝纫厂学到的手艺,刚待岗时,张慧英曾盲目地开过“家庭服装厂”,在自家窗外挂了条“服装加工”的横幅,但很快受到工商和税务有关人员的“询问”;听别人说“养鸟”能赚钱,就试着养鸟,但那不争气的小鸟“毛病”实在太多。看着病退返城、工资没有保障的丈夫,望着正在读高中的儿子,再想想两边都已过70岁的老人,1997年整个春节,张慧英一直在苦闷和思索中度过。

天上不会掉馅饼,苦等只有“死路一条”。张慧英这样想着,精神反而抖擞起来,不管三七二十一,张慧英勇敢地走进了职业介绍所。工作人员看了看她,和蔼地问:“保姆您干吗?”张慧英愣住了,从来没有想过当保姆,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。工作人员接着解释道,现在天津有很多瘫痪老人需要照顾,雇外地人又解决不了住的问题,下岗人员一般也不愿意干,请您考虑一下。回到家里,张慧英认真地分析自己的情况,要文凭没文凭,要年龄没年龄,唯一拥有的就是长期以来培养出来的那种不怕苦的精神。想到这儿,心里豁然开朗,就在这个晚上,她平生第一次给自己“做主定位”当保姆。主意一定,张慧英便主动开始进行市场调查,她想,去人家里当保姆只能照顾一位老人,如果办一个托老所,就可以同时照顾许多老人。和爱人商量之后,张慧英骑着自行车,走访了几家老年公寓、退休职工养老院,发现这些单位都不收瘫痪老人,而且收费普遍较高,一般家庭难以承受。心里有了市场这个底,张慧英说干就干,并且给托老所取名“慧康”,意思是,通过她那聪慧的手,希望来这里的瘫痪老人幸福安康。

下岗后最大的感受就是“不等不靠”,张慧英这样说。看准了这个别人不愿意干的“市场”,张慧英横下心要干到底,但租房要钱,家里没有,怎么办?只有借!好不容易向亲友借到2000元钱,租下几间破旧的平房,但装修就需要好几万元还是没有着落,就以付别人“双倍利息”的代价借款,借钱时,并不在乎别人说什么,给借就付高利息,不给借就自己鞭策自己,一位残疾人送的1000元钱,给了她无穷鼓励,张慧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没白天没黑夜地装修,一个月后,破旧的房子变成了7间带封闭回廊的漂亮小院,1997年4月2日,慧康托老所开业。

张慧英没有想到,下岗再就业的故事,对于她来说还只是刚刚开始,接下来的却是她的爱心、耐心与严酷市场相冲突的考验。一个星期过去了,没有一个人问津,半个月后,张慧英欢天喜地地迎来托老所的第一个瘫痪老人,可令她始料不及的是,这位瘫痪老人不仅在裤里拉屎拉尿,还用手抓大便“做游戏”,张慧英愁着一边给老人做饭,一边流着轻易不外流的泪水,下月的房租快到期了,如何办才是?好在老人也有清醒的时候,一天,老人拉着张慧英的手说,对不起,闺女,你打我吧,反正在家里也经常挨打。张慧英怎么会打老人呢,人老了,又有病,谁不会老,谁又不会生病?张慧英流着泪,想着想着,突然明白了,办托老所的宗旨不就是照顾好瘫痪的老人吗,原来不就是决定连老年公寓都不收而需要特别照料的老人吗?她擦干眼泪,干脆与老人睡在一起,为的是全面了解老人的病情和习惯,还做可口的饭,陪老人聊天,给这位老人做了一条特殊的连衣裙,老人的手再也抓不到屎尿,心情也比过去好,病情一天天好转,张慧英高兴坏了,老人家属看到这种奇迹般的情形,对张慧英感激不尽。爱心和耐心赢得了社会信赖,报纸对张慧英和她的慧康托老所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,此后,来这里的老人越来越多。

局面打开了,张慧英却累坏了。吃住都在托老所,白天,替老人洗澡洗衣接便;晚上,怕睡过头不能为老人翻身接尿,就把定时的闹钟抱在怀里,醒来后再重新定时;为不使老人身上有味,随时给老人擦身。80岁的郑大娘因煤气中毒睡觉失常,张慧英就搂着她睡,待郑大娘睡着了才悄悄离开,时间长了,郑大娘不能睡觉的习惯改过来了,感谢张慧英说,“你和我的亲闺女一样,我有4个闺女,以后就叫你五闺女行吗?”“行”,打那以后,郑大娘管叫张慧英五姑娘。去年春节,张慧英夫妇与托老所的老人们一起过春节,吃饺子,喝腊八粥,托老所杨大爷的儿子看到后激动得哭了。张慧英想得细,她为大小便失禁的6位老人每人设计出不沾大小便的棉套裤和常要更换的尿席子,无论谁进院,第一天都陪睡觉,以便了解老人们的生活习惯,为行动还算方便的老人们买了麻将、象棋、扑克,有文化的老人可以看到当天的报纸。

慧康托老所发展起来了,她想到还有更多的老人需要照顾,同时想到还有许多的下岗姐妹们需要工作,就招聘了7名下岗女工,实行服务三班倒。现在,张慧英想着的是要办一个更大的托老所,想与更多的姐妹们一起走自立自强的再就业之路。记者采访时,有传呼要求进院的,也有夫妇一起来找张慧英询问情况的,张慧英想对与她情况差不多的下岗姐妹们说:下岗并不可怕,只要想法实际,干自己能干的事,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,再就业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